鑫配网配资 米格21退役,印度采购,97架光辉战机,中国歼7还要多久?
最近两天,印度媒体传来一则重磅消息:印度空军计划采购97架国产“光辉”系列战机,用来替换已经老掉牙的米格21系列。看似是一场雄心勃勃的现代化升级,实则更多像是“无奈之举”。因为“光辉”战机最大的短板就是发动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,但印度国内又没有能力独立研发其他国产战机,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推“光辉”上前线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背后的门道。
首先看看印度空军的“大手笔”。这次他们豪掷74亿美元,计划采购97架“光辉”Mark 1A战机。加上之前已经下的83架订单,总数直接飙升到180架。然而问题立马凸显:这样算下来,每架光辉战机的采购单价逼近8000万美元。要知道,我国出口型歼10CE的价格大约也是7000万美元左右。换句话说,印度花着接近一样的钱,却买到一架性能远不如歼10CE的飞机。印度空军自己心里很清楚,这买卖并不划算。
既然如此,为何印度还非要买国产光辉呢?原因在于,印度空军的机队本身就是一锅“大杂烩”:俄制米格29、苏30MKI,法国的幻影2000和阵风,再加上老掉牙的米格21系列。几乎全靠进口,国产战机比例微乎其微。更麻烦的是,印度空军长期存在缺编问题。按照他们的设想,需要至少40个中队,但实际上只有32个,整整缺少10个中队。再加上米格21、米格27等机型逐渐退役,空军战斗力正在快速下滑。
展开剩余64%如果继续从法国或俄罗斯进口战机,单价过高根本无法填补缺口。比如阵风,印度目前才买了区区24架。想要大批量装备、降低成本,走国产路线才是唯一的出路。这一点其实和我国当年有些相似。早在80年代,我们就启动了歼10项目,即便经济条件紧张,也咬牙坚持。终于在21世纪初迎来了成果,从歼10A一路改进到歼10C,形成了完整的系列。印度的光辉战机,在定位上就像印度版的“歼10”,只不过走得更艰难。
实际上,光辉项目启动时间甚至比歼10还早,可惜印度航空工业的基础太薄弱。到了2025年,光辉仍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。更致命的是,它依赖美国进口的F404发动机,而近年来该发动机的交付速度严重拖慢,导致光辉的生产线经常出现“战机等发动机”的窘境。虽然印度一口气订了180架,但到底什么时候能批量交付,谁也说不准。
相比之下,我国的歼7系列则是一段更为完整的故事。歼7是仿制并改进米格21而来,在八九十年代是解放军的主力机型。之后不断升级,推出了歼7E、歼7G等改进版,其中歼7G直到21世纪初还在生产。根据外媒报道,目前解放军空军中还有200多架歼7服役,主要是歼7E和歼7G。但按照战机一般25—30年的寿命来看,它们还没到完全退役的节点。不过性能已经远远落后,基本只部署在二线机场,执行警戒、拦截等低强度任务,无法胜任制空作战。预计在未来3到5年,随着歼20、歼35、歼16等先进机型的逐步列装,歼7系列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
从印度“光辉”的困境到我国歼7的退役,可以看出战机发展不仅仅是造一架飞机这么简单,而是一个涵盖发动机、材料、雷达、武器系统在内的庞大体系。印度想把“光辉”变成新时代的米格21,但现实中它更像是一个“烂尾项目”。反观我国,则依靠几十年的坚持与积累,才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战机体系。这其中的差距,或许正是未来双方空军实力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